分享到:
网站首页 >> 考研公共课 >> 文章内容

2016考验择校指南——考研不易、理性分析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网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网   阅读:1389[字体: ]

        考研择校向来是一个让考生头疼的大事儿。对于一些成绩突出的同学,首选自然是顶级名校的“王牌”专业,而对于剩余大部分考生来说,选择哪所考研院校着实是让人纠结的难题。如果选择恰当,即使成绩不太理想依然有机会进入梦想殿堂,而选择失误,就会与理想院校擦肩而过。考生在择校环节一定要谨慎考虑。为了帮助大家更精准地选择2016考研院校,避免择校误区,本期专题就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阐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院校。
择校前你需要了解什么
了解报考目标的竞争态势及录取原则
        为了确保报考的学校是较为保险的,考生需要对报考目标做到非常的了解,包括学术氛围、导师质量、历年分数、历年的报录比、招生人数,等等。同时要了解报考的院校是否有特殊的录取原则,包括考试科目、命题范围等。
选择有价值的院校
        在选定考研目标时,除了要确保能考上之外,还要让研究生读得有价值。有价值体现为经过两三年的学习,能够从进修过程中得到收获。这个收获一方面表现为知识上的收获,另外一方面是通过这个学历为你将来的就业增加一些附加值。
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
        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到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去读研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利用读研的时间,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踏上社会搭建关系网,同时熟悉这个城市,为未来的挑战做准备。
做个理智的名校控
        在考研大军中,有一类考生可以称为“名校一族”。这类考生非名校不报、非名校不考。他们中有的人明明可以上一个普通院校,但却选择再次考研;有的人为了考上心目中的名校,毕业后不找工作,已经成为专职考研一族多年;有的人为了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在大学期间不惜放弃兴趣爱好以及一切社会活动而专注于攻克名校考研题……这种对名校的痴情可以用“名校情结”来形容。这些名校一族为什么对名校如此痴情呢?他们到底为了什么呢?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提升自我型
        有的考生之所以考研是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希望自己能在该学科领域有所建树。这类考生在报考学校时会更加看重学校的教学条件。
实用主义型
        就业门槛促使有的毕业生在考研时选择名校。在这类考生眼里,名校意味着毕业后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加宽广的人际交往圈。
虚荣型
        有的考生对名校痴情仅仅是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觉得考上名校比较有面子,能让老师、父母、朋友对自己刮目相看,这是虚荣心的一种表现。
自我妨碍型
        那些各方面能力非常一般但却非名校不考、非名校不报的考生可能在潜意识里就是自我妨碍,目的在于为自己可能的失败找借口。
综合型:除了以上分别阐述的几种考生类型外,还有一些考生属于综合型:既属于自我提升型,也属于实用主义型;既属于实用主义型,也属于自我妨碍型等;既属于自我提升型,也属于虚荣型。

  在“名校情结”这条路上,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坚持,有人放弃。关于名校情结,有人从教育制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导致了学校的之间的巨大差异,要学生和家长停止对名校的过分追逐,而解决的关键在于拉近非名校和名校之间的巨大鸿沟。

  但我们不是教育家,我们也不是教育管理者,我们仅仅是一名普通的考生。我们无力改变当前的教育制度,我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怎么才能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走得更远。因此,对于当前正准备或即将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是否报考名校、如何才能考上名校才是最最现实的问题。
避免择校的误区
一、不要盲目跟从社会各大高校排名

  很多考生和家长盲目跟从社会上各种大学排名,而实际上很多学校可能虚高的排名脱离了社会认可与实际水平,所以跟着排名走吃亏的是考生自己,最后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所以我们要关注专业在学校的地位,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比如说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是全国特一流大学,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如果在这两所学校中选择,大家会选择哪一所呢?很多同学毫不犹豫选择北京大学,这样是不对的,这个时候一定要看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是全国最好的,所以你要是想要上心理系的话就应该上北京师范大学,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各位同学仔细考虑,最后能做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学到真正的东西。

二、院校合并弊端多

  近年来由于高校一些政策的改变很多院校实行了合并,一些不是很好的院校由于生源等等方面的问题被另一些大的院校合并,这其中应该说近年没有合并行为的高校价值最高,建议优先考虑报考。理由:这些高校虽然看起来规模没有变化,与那些经过合并的高校相比好像实力落后了,其实不然。因为没有合并一些比较差的学校,这些高校仍然保留了它们原来的强项和精华,但没有加入一些冷门和低水平的专业,即使你没有被理想的专业录取,你仍然可以上一个不错的专业,而不会被调剂到冷门和低水平的专业。比如你报考了上海交大电子类等热门专业,而你又选择了服从分配,如果你的分数不够高,你很可能被调剂到学农学,因为上海交大与上海农学院合并了,如果是单单报考的时侯你一定是不会报考上海农学院的毕竟不是热门的专业与院校。又好像如果说你报考中南大学,本来你是冲着中南大学的管理工程去的,但由于你的分数不够所报的专业,你就有可能被调剂到原来属于中南工业大学或长沙铁道学院的一些专业,而这些调剂专业在合并前你根本就不会考虑。报考同样是工科院校的天津大学和上海交大,报考天津大学的建筑系,这个专业的分数很高,你分数低报考建筑有一定风险,有可能被调剂到化工工艺,虽然化工工艺不怎么理想,但天大的这个专业依然在全国的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毕业后找工作或出国的前景仍然不错。

三、注重高校师资配置

  因为扩招的原因,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授课老师人数有限增加并不多,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老师带20-30个学生的现象,这样学生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指导,那跟自己自学没区别了或者说那还不如自学。还有就是要考虑这个院校的师资配置的水平,一些院校经过合并之后师资水平大不如前,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大部分就是因为学生扩招后师资没有跟上,原先的师资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师资要求了,变成名不符实了。所以选择导师带的人数少的学校还是好的,可以得到老师的亲传,这样会实现考研的真正意义,学到一生受用的真正本领的,人数太多,到毕业的时候导师连自己的学生长什么样还不知道,那不就成了自学了,浪费了时间。

  考研学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是考研的第一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地域等问题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多角度考虑 选择目标院校
院校的文化、资源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和发展。就像清华被誉为理工的天地,而北大是文综的圣殿一样,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质,个人的文化素养。同时学校的图书资源,研究资源,导师资源等也同样重要。导师的选择也很重要,找对导师求学才更省力。导师的重要性不在于学术本身,而在于他能为考生的学术之路提供大量的帮助。
院校选择符合考研目标
        考生在考研中一般会存在这样的心态:一种是必须考上好专业好学校的;另外一种是只要能考上就行的。前者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所以考生必须首先明确自己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再根据各招生单位提供的有效信息来进行综合比较,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切合个人实际情况
        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所以建议大家对于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预报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全方位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选择。
调剂机会
        考研是可以调剂的。它可以在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剂,也可以在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调剂,还可以跨院校跨专业调剂。因此,对考研来说,调剂是一个潜在的读研机会。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在同一专业之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调剂到非热门院校的机会,甚至也会有调剂到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机会。此外,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调剂机会相对较少。
科研院所:你不知道的优势
        第一,与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录取率高,录取程序也更公正。第二,科研院所的培养侧重实践,实践经验更易提高。与一般高校的培养模式相比,科研院所更加侧重实践操作。第三,研究生待遇高。由于科研院所培养学生的经费大多是来自于所承接的项目,所以学生在读研期间相当于“半工半读”,除了获得一些生活补贴之外,导师额外还会有许多补贴。
就业前景
        北上广等大城市人才就业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更加看重工作经验,刚毕业的硕士生直接就业的难度较大。而正在发展中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却少有人问津,这种反差也是造成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所以考生应该摆正心态,在就业上理性选择,可以把目光放在一些中小城市,硕士学历在那里会受重视,同样机会就多,成功的几率也大。
        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我们主张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来选择,而不是为了某些外在的、非理性的因素。考研不易,考名校更不易,在如此重要的人生抉择面前,建议大家理性选择,既不盲目自大,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亦不妄自菲薄,与理想失之交臂。青春年华之所以绚烂,正是建立在奋斗的基础之上,祝大家目标明确、马到功成!